水湳洞選煉廠遺址 | 警察局資訊網
水湳洞選煉廠遺址,位於臺2線濱海公路78.5公里處,興建於1933年(昭和8年),為處理金瓜石礦砂生產粗銅的選礦煉製場,具地方歷史之學術意義及產業文化 ...
水湳洞選煉廠遺址,位於臺2線濱海公路78.5公里處,興建於1933年(昭和8年),為處理金瓜石礦砂生產粗銅的選礦煉製場,具地方歷史之學術意義及產業文化價值,2007年登錄為歷史建築[1],現為台灣電力公司所有。
發展歷程[編輯]金瓜石礦山在1890年代開始開採金礦,1904年(明治37年)分別在本山礦床、金瓜石溪北部山丘發現硫砷銅礦(Enargite),這是一種具有經濟價值的稀有礦物,礦石中蘊藏著豐富的金與銀,金瓜石礦山硫砷銅礦的礦藏量數量龐大,是世界少見的案例。
當時日人田中長兵衛為了從礦石中粹取金、銀、銅,根據硫砷銅礦的特性,1906年(明治39年)在水湳洞新建熔礦製煉所,隔年竣工,開始以乾式製煉法冶鍊含金銀銅的硫砷銅礦石,生產銅礦,直到1923年(大正12年)因成本過高而停止運作[2]。
1933年(昭和8年),日本鑛業株式會社買下金瓜石鑛山株式會社,更名為臺灣鑛業株式會社,並興建水湳洞全泥式浮游選鑛場,依山坡地勢而建,也就是俗稱的「十三層」,現稱為水湳洞選煉廠,戰後臺灣金屬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接收礦區,新增設備後繼續使用,1987年臺灣金屬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結束營運,水湳洞選煉廠併入台灣電力公司,閒置無運作[3]。
2004年配合水金九地區假日交通管制,水湳洞選煉廠前方規劃成為停車場。2007年臺北縣政府(現新北市政府)登錄水湳洞選煉廠為歷史建築。2019年台灣電力公司邀請燈光藝術家周鍊、一隱照明設計顧問與藝術家何采柔共同創作,融合在地環境,晚間6至9時以燈光藝術展現水湳洞選煉廠的建築特色。
設備與功能[編輯]水湳洞選煉廠建築在山坡上,利用地勢坡度對應選礦程序,設計運送礦砂的輸送系統及廠房內各樓層設備與生產流程,包含試驗工場、碎礦工場、氰化工場、浮選工場等4個單位,實際共有18個樓層。
從金瓜石礦區露天與坑內開採的礦石透過索道系統運送到水湳洞選煉廠最高樓層,利用碎礦設備壓碎至小於20mm粉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