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鎮總兵署正門 | 警察局資訊網
臺灣總兵署毫無遺跡可尋,澎湖總兵署留下了一對大獅子,現移置澎湖觀音亭前,只有金門總兵署完整保存下來,並以「清金門鎮總兵署」名稱,指定為臺閩地區第三 ...
金門鎮總兵署 文/林文龍/本館編輯組研究員清朝時代的軍事編制,設有「鎮」的層級,由「總兵官」統率之,總兵官也稱「總兵」或「總鎮」,為地區最高軍事指揮官。清代的臺閩地區,共出現過三個總兵署,一是臺南的臺灣鎮總兵,一是澎湖鎮總兵,另一個就是金門鎮總兵。臺灣總兵署毫無遺跡可尋,澎湖總兵署留下了一對大獅子,現移置澎湖觀音亭前,只有金門總兵署完整保存下來,並以「清金門鎮總兵署」名稱,指定為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縣定古蹟),此一歷經300多年歲月的古老建築,經過8年多整修,於民國93年10月16日正式揭牌開放,以史料展示館型態展現其新風貌,為遊客到金門必訪的景點之一。
明朝初期的金門,僅設「守禦千戶所」,編制水師兵1,530名,因地位並不重要,逐年遞減,到萬曆40(1612)年僅存600餘名。此後為了防禦倭寇,設水澎標,分金門兵哨汛澎湖,駐防瓦硐港銃城。明鄭時代,金門成為鄭成功反清復明的前哨,戰略地位提高,設援勦右鎮總兵官於此,這是金門總兵的濫觴。康熙19(1680)年改為金門鎮總兵官,所轄除標下中、左、右三營外,兼轄銅山、楓嶺、雲霄、詔安、海澄五營。
明朝或明鄭時代的金門城,原在浯洲之南的舊城,距離後浦的新縣城約80華里;援勦右鎮總兵官駐劄原在舊城,當時總兵署「高聳臨江,極目東南,為備海要地」(語見《金門志》)。清人平臺後,總兵陳龍鑒於金門城歷經戰火,舊城稍圮,加上人煙稀少,乃將總兵署移駐後浦,雖說是為了安全之計,但地方上卻存在反對的聲音:「叢雜街市,有巡哨不及之患,不若仍駐舊城為愈」。
清代陳龍所設的金門鎮總兵署,位於今金城鎮市區中心,前身為明代會元許獬住宅,建自許獬祖父,其中有「叢青軒」,為許獬讀書之所。許獬為金門著名的才子,道光《金門志》有傳:「許獬,原名行周,以夢揭魁榜,更今名;字子遜,號鍾斗。九歲能文,即多驚人語。客與其父振之談夾谷之會,危其事;獬從旁應曰:『已請其左右司馬以從矣』,客奇之。年十三,淹貫經史.見羅李公材倡學於閩,往從焉;深得修誠之旨。慕李光縉文章,徒步至晉江,從之遊。萬曆丁酉,舉於鄉。戊戌下第歸,參政洪道亨延之署中,談文外,不涉一私。庚子,上春官,與太倉王衡會文蕭寺;王不可一世,獨心折獬。辛丑會...